维也纳靠水独树一帜
不久前,202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榜单出炉,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再度登顶。与众多以时尚和快节奏著称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维也纳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独树一帜,而最令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日常饮用水。波光粼粼的蓝色多瑙河、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脉、山清水秀的萨尔茨堡湖区,奥地利拥有极其丰富和高品质的水资源。
引自阿尔卑斯山的泉水
如今,180多万维也纳人的日常饮用水主要来自两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天然水源。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维也纳一号、二号高山引水系统相继建成。前者从与维也纳相邻的下奥地利州"皇帝泉"出发,全长150公里。后者以奥地利南部施泰因马克州的萨尔察河谷为源头,全长超过180公里,串联起100多座高架水渠、水道桥以及19条地下管道。
有趣的是,两个系统都没有安装一个水泵,输水线路大部分是直接挖山加固修成,利用近400米的自然落差将泉水运送到维也纳市内的供水系统。时至今日,每天共有超过40万立方米的水从阿尔卑斯山出发,翻山越岭到达维也纳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管道,犹如源源不断为心脏提供着血液的大动脉。
维也纳市政府分别在两条引水系统的发源地小镇凯泽布鲁恩和维尔达尔彭,修建了"自来水博物馆"和"高山泉水博物馆",可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博物馆由维也纳水务局运营和维护,展示和纪念这两项宏大工程建成至今的历史。
此外,维也纳市在一号高山引水系统沿线开发了两条"水"主题远足小径,途中会经过风景秀丽的维也纳山和葡萄酒庄园,非常适合全家进行一日短途旅行。1985年,在二号高山引水系统建成75周年之际,奥地利邮政还曾发行过一枚以斯坦巴赫山谷的洪德索巴赫水渠为图案的特别版邮票。
自来水符合婴儿饮用标准
维也纳全市设置有上千个免费公共饮水处,多分布在公园、游乐场、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夏天时,笔者出门不用带水和买水,也可以喝到方便、安全、健康的自来水。来自高山的泉水温度较低,口感偏甜,在炎热天气里喝上一口冰水真是格外清凉解暑。这些街头公共饮水处通常在4月至9月间开放,冬天会停止使用,以防止温度低冻坏管道。在一些街区,市民们还会给这些饮水装置穿上漂亮的"毛衣",为冬季增添一抹色彩。
维也纳随处可见饮水装置。
2008年奥地利举办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数十台新式"移动饮水机"在维也纳亮相,这种三米高的不锈钢饮水装置,在当时被称作"欧洲之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维也纳傲人的"水文化"。2020年,维也纳就移动饮水机的新名称进行线上公开征集,近半数参与投票的市民都选择用北欧神话里女武神的名字"布伦希尔德"为其命名,"布伦"在德语里就是"泉"的意思。移动饮水机一般短期或临时用于热门旅游景点和大型活动期间,不仅提供饮用水,还带有散热降温用的喷雾功能,非常实用和受欢迎。
不少环保人士和社会组织建议,以自来水代替瓶装水和过滤水,一来能够减少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二来因为维也纳以完善的法律保护饮用水安全,输水全程都有严密监测和保护,确保没有污染物混入,因此自来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婴儿饮用标准",卫生状况甚至超过瓶装水和使用过滤装置的效果。笔者在奥地利工作的数年间,泡遍了内城的大小咖啡馆,和很多当地人一样,几乎每次点餐都是标配——咖啡、蛋糕和一杯自来水。近年,维也纳推出"小学生直饮水"项目,每个孩子可以领取一个专属水瓶,鼓励孩子在学校喝自来水。家长不用专门为孩子准备饮料,有利于减少糖分的摄入,预防蛀牙和肥胖,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老水塔变身教育基地
在维也纳10区的山顶上有一座醒目的老水塔(如上图),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关闭,是工业主义风格的重要历史建筑,站在塔顶可以俯瞰整个维也纳的风光。2005年,市政府将老水塔改造成"水主题"教育基地和文化艺术空间。这所特殊的"水学校"设置了"全球水资源""维也纳的供水系统""历史上的供水系统""有效保护水资源"等4个主题的半天体验课程,中小学生可以预约免费参观,并通过实验、讨论、游戏等方式学习关于水的百科知识。
老水塔平时不对游客开放,但是场地会用于举办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等文化艺术活动。如果活动是与"水"相关主题策划的,则可免除场租和开幕式当天的劳务费用。对建筑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下载手机应用程序,收听名为"维也纳水塔"的语音导览,以及关于维也纳高山引水工程、市内供水系统以及城市中的公共饮水处、观光喷泉的介绍。
自2011年起,维也纳每年夏天都会在老水塔举办为期一天的"水主题"文化节。2022年的文化节吸引了6000多位市民参与,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在游戏和实验站完成各项与"水"有关的任务,拿到通关卡换取惊喜小礼物,通过问答了解有趣的水故事,"青少年消防员"学习"灭火"技术,还有以"带着你的瓶子"为口号的饮水处随时供水。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薇琪】(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