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旅产业加速变革重生
2021年,尽管遭遇疫情局部散发,但国内文旅产业仍迎来了波动式回暖趋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今年1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去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恢复至2019年的54.0%;国内旅游收入为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恢复至2019年的51.0%。
"国内旅游业经营修复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2021年国内局部地区散发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旅产业复苏的节奏,但需求在持续积攒,出行预期不断提振。
的确,逐渐走出困境,正是去年国内文旅产业整体发展的真实写照。A股文旅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业绩预告,反映了这一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24家A股文旅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中,15家公司去年净利润较2020年均同比上涨或减亏。其中,9家公司实现扭亏。
"文旅行业韧性强劲。"一家旅企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行业的困难仍在。但为了应对疫后消费需求转变趋势,我们也迎来了变革、创新的机遇,持续做好准备,迎接行业完全复苏。"
酒店:龙头逆势突围
3月4日,首旅酒店公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在2020年因疫情遭遇冲击之后,这家国内酒店龙头企业去年实现扭亏。
业绩快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3亿元,同比增长16.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2020年则亏损4.96亿元。
"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酒店行业整体复苏趋势明显,但仍存在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疫情,对酒店行业正常经营造成冲击。"首旅酒店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该公司逆势加速开店,全年共新增酒店数量1418家,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56.0%,开店规模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完成了2021年开店计划的首旅酒店,截至去年底,其酒店数量达到5916家。
"由于酒店行业不断出清,龙头企业逆势扩张,导致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银国际证券分析认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头部酒店集团在去年持续加大市场拓宽力度。以锦江酒店为例,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该公司新增酒店1266家,高于2019年同期。其市占率由此提升了0.7个百分点,至20.2%。
"最近两年,锦江酒店的扩张策略方向性明显:一是走加盟店为主的轻资产模式,二是重点发展中端酒店。"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头部酒店公司的扩张策略不谋而合,加快酒店供应结构的调整。
事实上,对于一些非全国性酒店公司而言,2021年行业的回升也使得它们迎来了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
今年1月份,*ST东海A公布了业绩预告,2021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0万元至310万元,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国内旅游业及旅游服务业市场较上年同期有较大的恢复,以及公司对酒店装修改造升级软硬件时增加了近25%的客房,扩大了经营规模,同时恢复了部分传统业务等原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ST东海A表示。
实际上,虽然持续扩大规模是头部酒店集团的共识,但各家酒店集团实际执行时也动态调整策略。
2021年11月,华住集团宣布战略调整,关注"精益增长"。在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该集团创始人季奇表示,华住将发展战略从"超大规模增长"调整到"精益增长","这意味着,除了酒店网络的绝对规模外,华住还将不断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
景区:间歇性经营回暖
3月8日,丽江股份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报告。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下滑16.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8亿元,同比下滑149.57%。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丽江股份上市以来首次遭遇亏损。即便是在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该公司仍旧实现盈利0.7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目前已经公布财报或业绩预告的12家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去年实现扭亏或减亏。而局部地区疫情反复造成的景区经营间歇性停摆,使得不少景区类上市公司遭遇一定的冲击。
"2021年度,受国内局部地区及国际疫情的影响,云南省3次暂停开展跨省旅游活动,其中包括8月份传统暑期旅游旺季和11月份会展旺季,公司的经营业务受到严重冲击。"丽江股份表示,暑期旅游旺季的缺失是该公司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第二季度,随着疫情扩散有所缓和,叠加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国内旅游产业出现加速回暖的势头。然而,正当暑期旺季即将到来之际,疫情的反弹打破了复苏的节奏,三季度,国内旅游产业经营势头受阻。受此影响,一些主要依靠跨省游带动旅游消费提振的景区遭遇重创。
业绩显示,去年,除丽江股份外,西藏旅游、西安旅游、三特索道、云南旅游反而均陷入了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亏损困境。其中,云南旅游在2020年盈利1.59亿元的情况下,却在2021年亏损2.5亿元至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导致云南旅游去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股权减值造成的经常性损益以及游客接待量下降带来的经营性亏损。
疫情的反复使得传统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不得不持续关注经营层面的变革。
"传统旅游景区存量业务发展滞缓,寻求创新延伸产业链成为趋势。"中银国际证券认为,疫情散发给旅游景区的冲击仍在发酵,但是疫情也提供给景区更多时间思考如何升级创新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景区类上市公司自我寻求破局的现象并不少见。
"2021年度公司科学制定市场政策、精准实施市场振兴,努力克服疫情多地复发影响,同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节支增效等系列举措,全力稳住经营业绩,总体经营情况较上年有了一定提升。"例如,黄山旅游去年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0.33亿元至0.50亿元,扭亏为盈。
旅行社:供需迎短期调整
相较于景区类公司的处境,旅行社类上市公司同样也在经历着疫情带来的行业变革。
目前4家旅企类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除*ST腾邦外,其他三家实现扭亏或减亏。其中,中青旅预计净利润约0.1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2亿元;岭南控股虽然预计亏损1.09亿元至1.41亿元,但减亏41.36%至54.67%。
众信旅游和凯撒旅业因出境游尚未重启,其核心业务停滞,但经过自身的"自救措施"初见成效,两家公司在2021年的亏损均收窄——众信旅游亏损4.10亿元至5.20亿元,同比减亏64.87%至72.30%;凯撒旅业亏损4.80亿元至5.80亿元,同比减亏16.94%至31.26%。
不可否认的是,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旅行社的需求端并不稳定。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旅行社接待9291.12万人次、19993.66万人天,较2020年均有所增长。但这仍仅是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一半水平。
也因此,相较于2020年旅行社整体的经营水平有所回升,但绝大部分企业尚未摆脱亏损困境。
以岭南控股为例,2021年全国各地零星散发的疫情反复出现,该公司的商旅出行业务(旅行社业务)及住宿业务(酒店业务)的经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该公司考虑从供给上进行调整。
岭南控股在业绩预告中介绍,在商旅出行业务方面,该公司创新产品供给,推出高标准跟团游"华誉甄品"、深度游系列"玩家营"、年轻客群系列"郊友荟"等新IP,并进一步聚焦摄影、研学、康养、房车等产品主题,推进碎片化产品供给,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住宿业务方面,其旗下酒店推出美食、亲子、温泉、踏青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酒店即目的地"新生活方式。
"当前,转型是旅行社绕不开的话题,也关乎着未来。"前述旅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疫情反复之下,自驾游、本地游短期内成为主要需求,这等同于在降低对旅行社的需求。
"旅行社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需要顺应供需变化的短期趋势。"该人士表示。
旅游消费:免税龙头业绩强劲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1年度国内旅游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19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5.14元,增长1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增长15.7%。
旅游总消费51%的恢复度,低于旅游人次。意味着,从整体上看,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旅游消费总体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
从相关上市公司去年的表现上看,苗头正在好转。免税龙头中国中免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76.69万元,同比增长28.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92亿元,同比增长56.23%。户外用品龙头探路者则预计盈利0.50亿元至0.62亿元,2020年,该公司则亏损2.75亿元。景区演艺龙头宋城演艺,去年则实现净利润2.58亿元至3.58亿元,大幅扭亏。
而在诸多旅游消费的细分领域中,免税成为不折不扣的热门环节。
继2021年免税业务持续增长后,中国中免今年的业绩再度"开门红"。
3月10日晚间,该公司发布的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
2022年展望:创新驱动成主旋律
尽管疫情仍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各地持续推动旅游业复苏的趋势不可逆转。
3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了《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强调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清理不合理"层层加码"问题,鼓励"引客入滇",推动旅游业及有关产业快速回暖复苏。
从去年各大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上看,各环节业绩复苏的强劲程度排序可以为旅游消费、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
步入2022年,国内文旅产业应当加速变革重生。
其中,旅游消费类公司有望受益于2022年消费稳增长的定调,持续实现业绩复苏;酒店头部企业仍将加快提升集中度,行业供给持续出清;旅行社短期内需持续推动转型升级,重点聚焦本地游、周边游产品;景区类企业需要创新吸引力,来应对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
然而,无论是哪个环节,在面临疫情反弹的背景下,创新产品供给,坚持结构改革成为共同的目标。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旅游业赋予新动能,也对旅游业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要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